看到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可能元凶是「 #米酵菌酸」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
上網查了一下
👇🏻整理以下重點👇🏻
🔴什麼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毒性超強,只要 1 毫克就可能致命
毒素進入人體後,毒素會癱瘓粒線體引發重症,引起多重器官衰竭
雖然在台灣實屬少見
但這次的寶林食物中毒案就有專家學者高度質疑是河粉裡的米酵菌酸引起的。
「米酵菌酸」為 #毒素,並非細菌
想透過分泌物、糞便培養等檢驗,無法測出結果。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還不確定是米酵菌酸所致
但網傳米酵菌酸致死的可能性是有的
因為米酵菌酸屬於高脂毒性,只要攝取 1 到 1.5 毫克就可能致死。
🔴哪些食物可能出現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多出現於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泡發的食物上
像是發酵米、穀物類製品、發泡木耳等,只要環境衛生不佳、原料變質(泡發過久)、儲存不當(存儲環境高溫、潮濕)
就可能出現質變,造成米酵菌酸滋長。
▪️穀物類製品或發酵品:河粉、腸粉、酸湯子、吊漿粑、年糕、玉米澱粉等
▪️薯類製品:粉條、甘薯面、寬粉、紅薯澱粉等
▪️木耳類:泡發後的黑木耳、白木耳。
▪️椰子製品
🔴米酵菌酸中毒症狀
米酵菌酸會影響消化、神經、肝、腎等器官
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頭暈、無力等
重症患者可能出現意識不清、中樞神經麻痺、肝腎衰竭等,嚴重甚至死亡。
米酵菌酸另一個特色是「#加熱殺不死」,不會因為洗滌或烹飪而破壞毒性
不幸的是,目前仍沒有特效解毒藥物可用。
🔴如何預防米酵菌酸中毒
▪️預防方式只有一個: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澱粉發酵食品。
購買濕的河粉、米粉、粿條和涼皮等
⚠️要注意保存期限,
⚠️商家的儲存環境,如果超過保存期限絕不購買,也不食用。
⚠️烹調前再次檢視外觀,有無發霉或色澤改變等。
⚠️不要一次大量採買,需要烹調時,少量購買、盡快食用
⚠️如果暫不食用或有剩餘,應盡快放入冰箱儲存,但不得超過 2 天。
⚠️時常檢視冰箱冷度是否夠冷,且冰箱內容量不要塞得過滿,才不會影響整體冷度,確保每樣食物都在適當的低溫下保存。
⚠️如果習慣在家中自製澱粉類發酵品,注意不使用發霉的原料,像是擺放過久的米類、玉米等;而儲存時,更應注意防潮動作,才能防止霉變。
⚠️食物烹調時要注意衛生,乾淨的檯面和廚具,並將不同類型的食物分開處理,並充分煮熟。
⚠️發泡黑木耳、白木耳時,應使用乾淨的水和容器,且發泡時間不應超過 24 小時,且現泡現煮、現吃,才能確保食物新鮮,也能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
‼️‼️提醒大家,凡食物保存不當、過期、發酸,看起來怪怪的,聞起來怪怪的…
千萬不要因為捨不得丟掉而把它吃掉
尤其是家中有長輩,一定要特別叮嚀啊
(以上為網路查詢後整理分享轉貼)